“渔光互补”扶贫项目投产:光伏板下养海参,渔民年分红超3万元

东营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5-19 19:13:33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。在山东省某沿海地区,一项名为“渔光互补”的扶贫项目近日正式投产,不仅为当地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还助力了乡村振兴。

“渔光互补”扶贫项目,顾名思义,就是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,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在该项目中,渔民们在光伏板下养殖海参,既保证了光伏发电的效率,又提高了海参的产量和品质。

据了解,该项目占地约200亩,总投资约2000万元。项目采用“公司+基地+渔民”的合作模式,由当地 *** 引导,企业投资建设,渔民参与养殖。光伏板下养殖的海参,每年可产海参约20吨,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万元。

在光伏板下养殖海参的过程中,渔民们可以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带来的清洁能源,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海参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,而光伏板下养殖可以有效防止海水污染,确保海参的品质。

该项目自投产以来,受到了当地渔民的热烈欢迎。渔民们纷纷表示,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既环保又高效,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
“以前,我们只能靠捕鱼为生,收入不稳定。现在,通过光伏板下养殖海参,我们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,还能享受到分红。”一位参与项目的渔民说。

据了解,该项目为参与养殖的渔民提供了每年每户3万元以上的分红。这对于当地渔民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。许多渔民表示,有了这笔分红,他们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,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。

“渔光互补”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为当地渔民带来了经济收益,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。项目所在地的 *** 表示,将继续加大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,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
此外,该项目还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。据悉,山东省已将“渔光互补”扶贫项目作为重点推广项目,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。未来,随着该项目的不断发展,将有更多渔民受益,为我国扶贫事业贡献力量。

总之,“渔光互补”扶贫项目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。在光伏板下养殖海参,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,还让渔民们走上了致富之路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种创新扶贫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为更多贫困地区带来希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东营新闻网集新闻、政务、民生、文化于一体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全方位资讯,打造东营市民“指尖上的城市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