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:10万亩盐碱水塘实现鱼稻共生,亩均增收5000元

东营新闻网 阅读:4 2025-05-25 08:13:30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农业发展不断迈向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的道路。在众多创新农业模式中,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脱颖而出,为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据悉,这一模式已在10万亩盐碱水塘中成功实施,实现了鱼稻共生,亩均增收5000元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,顾名思义,就是利用鱼稻共生技术,将盐碱水塘改造成既可养鱼又可种植水稻的生态农业系统。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点:

1. 生态环保:盐碱地治理过程中,通过引入淡水、种植耐盐碱作物等措施,有效改善土壤环境,降低盐碱度,实现生态修复。

2. 高效增收:鱼稻共生模式,既可养鱼又可种植水稻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
3. 产业链延伸:通过发展渔业、种植业、加工业等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。

4. 保障粮食安全: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,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。

在10万亩盐碱水塘中,实施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以下是具体案例:

某地区盐碱地面积达2万亩,通过实施“以渔改碱”模式,成功将盐碱地改造为鱼稻共生基地。基地内,水稻种植面积1.5万亩,养鱼面积0.5万亩。据统计,鱼稻共生基地亩均增收5000元,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
此外,该基地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。当地 ***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基地建设,提供技术培训,提高农民种植、养殖技能。同时,基地还与当地企业合作,将水稻、鱼类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

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的成功实施,为我国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增收提供了有益借鉴。以下是几点启示:

1. 政策支持: *** 应加大对盐碱地治理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,鼓励农民参与。

2. 技术创新:加强农业科技创新,提高盐碱地治理和生态农业技术水平。

3. 产业链延伸:发展农业产业链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。

4. 生态保护:在发展农业的同时,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总之,“以渔改碱”新模式为我国盐碱地治理和农业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在政策、技术、产业链等方面的支持下,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东营新闻网集新闻、政务、民生、文化于一体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全方位资讯,打造东营市民“指尖上的城市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