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《焦点访谈》聚焦东营“盐碱滩变丰产田”振兴实践: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

东营新闻网 阅读:7 2025-05-13 01:13:36 评论:0

近年来,我国东营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积极推进盐碱地治理,将原本的盐碱滩变成了丰产田,实现了绿色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完美结合。央视《焦点访谈》栏目近日对这一振兴实践进行了深入报道,展示了东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。

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,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。然而,这里的盐碱地面积较大,土地贫瘠,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东营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,大力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,实现了盐碱滩向丰产田的转变。

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,东营市坚持“ *** 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科技支撑”的原则,积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碱地改良企业。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,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,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在《焦点访谈》节目中,记者采访了东营市盐碱地改良项目负责人。项目负责人表示,盐碱地改良的关键在于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。为此,东营市采取了以下措施:

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。通过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,降低土壤水分蒸发,减少盐分积累。同时,利用节水灌溉设备,将淡水引入盐碱地,逐步降低土壤盐分。

二是改良土壤结构。通过增施有机肥、深翻土地、种植耐盐碱植物等措施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。此外,还推广了生物技术,利用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盐分,降低土壤盐碱度。

三是培育耐盐碱农作物。东营市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,如耐盐碱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,提高了盐碱地的种植效益。

四是加强科技支撑。东营市与科研院所、高校合作,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,为盐碱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撑。

经过多年努力,东营市盐碱地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如今,昔日盐碱滩已变成了丰收的田野,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据统计,东营市盐碱地改良面积已达数十万亩,改良后的土地亩产较改良前提高了近一倍。

《焦点访谈》节目还报道了东营市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,注重生态环境保护,实现绿色发展的理念。东营市通过推广绿色种植、生态养殖等模式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还注重生态修复,保护生物多样性,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生态资源。

央视《焦点访谈》聚焦东营“盐碱滩变丰产田”振兴实践,展示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成就。这一实践不仅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更多盐碱地将会变成丰产田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东营新闻网集新闻、政务、民生、文化于一体,以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全方位资讯,打造东营市民“指尖上的城市指南